公共图书馆在民族典籍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思考 藏地阳光新闻网-k8凯发版官网

公共图书馆在民族典籍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在民族典籍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7-10

         
    提要: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民族文献,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同时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古籍  保护  收集  整理
   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籍。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多个领域。是记载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文化命脉的内在延续,是民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民族文献,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同时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文古籍文献状况
1、典籍文献丰富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有被誉为雪山下的宝库、藏区三大印经院之一的德格印经院。藏文古籍文献,如同这片雪域大地所承载的万物一样,数量浩大、内容丰富。有专家指出,藏文古籍文献的资料,其种类和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在55个少数民族中居于首位。甘孜州的藏文典籍文献,除了德格印经院、甘孜州编译局和甘孜州图书馆收藏外,大部分还在全州十八个县的五百七十七座各大小寺庙和民间私人手中。据专家估计,四川省古籍数目约为四十九万函,甘孜州大约有二十九万函,在全省藏区中所占比例很大。
2、保护、收集、整理现状
   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收集、整理工作,历来受到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正式展开。为了贯彻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民族古籍工作的指示,甘孜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民族古籍办公室。1981年,甘孜州组成古籍抢救小组,对北路德格、白玉、新龙、甘孜四县寺庙文献进行整理、抢救、征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初步征集了印版154778块,典籍12314函,以及大量其它各类民族宗教文物。典籍中有大量的手抄本,其中不少是珍本、孤本。如在新龙县瓦秋寺发现征集的苯教《甘珠尔》、《丹珠尔》手抄本共157部,这部《甘珠尔》、《丹珠尔》与辛钦噶鲁编撰的苯教《甘珠尔》目录和贡珠扎巴的卓斯甲版《甘珠尔》有所差异,不属于一个派系,具有独特价值。甘孜州图书馆对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也很重视,目前已收集、整理藏文典籍文献一千多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馆于2013年收集了《金制手抄本般诺八千颂》,专家组根据该部经书所用的纸张、风格、藏文字体、板式、图案等综合分析,该手抄本的年代不少于三百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三十年的工作,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就甘孜州整体的古籍文献资源来看,等待抢救、整理的民族古籍还有很多,任务还很繁重,工作进展比较缓慢,造成这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1、图书馆参与的力度不够,分工不明
   图书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重要支撑,担负着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根据《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动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的要求,甘孜州图书馆是我州唯一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民族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图书馆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不是同一系列,各自的职能不同,因此,有条理不清,职能不明的现象。人为的将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图书馆的事业分开,将会顾此失彼,影响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对散失在民间的民族古籍文献重视不够
   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对民族古籍的整理工作,往往只停留在对现有古籍文献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对散失在民间的古籍关注较少,或是通过古籍调查,知道哪里有一部孤本、珍本,但由于资金等原因,造成这些民族古籍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被文物贩子买走,贩卖到其他地方,造成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如:理塘版《甘珠尔》现在已经失传,《协庆嘉察全集》也失传。图书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机构,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做好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整理工作。
3、开发利用民族古籍的意识不够
   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对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既是民族古籍文献的收藏单位,也要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由于古籍的特殊性,在藏与用上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藏与用的关系,把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达到藏与用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固有的重藏轻用的观念,转变服务意识,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科学规范的保护措施,做到既保护了古籍又满足了读者对民族古籍利用的需求。
三、措施和对策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古籍保护、整理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散失在民间的文献典籍得到保护,把收集到的文献整理、出版,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建立统一的组织机制
    当前,随着国家对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保护机构,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而言,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公室在负责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保存工作的联络、指导、督促、检查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收集、保存的任务。而州编译局、州图书馆等单位也在收集、整理,由于这些单位不属于同一系列,在收集、整理工作中缺乏沟通,整理工作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合力,总体上形成了小集中,大分散状态,从而使民族古籍收集、保存呈现复杂局面,造成重复收集、整理现象。图书馆是各类文献收藏、保护、利用的专门机构,是使这些文献长期永久保存的必然场所。建立由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州编译局领导,由甘孜州图书馆具体实施的组织机构,把图书馆作为民族古籍文献保护、收集、整理的专门机构,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运用到民族古籍的保护、整理上,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民族古籍的保护、整理工作,2007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2009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国家民委也下发了《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委发[2008]33号)精神,这些政策法规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也让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意识到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建立普查队伍,普查登记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把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民族古籍文献的普查、保护、收集、整理工作。首先应组织一支专业性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古籍普查队伍,到甘孜州内各古籍收藏单位及广大的农村、牧区,对古籍文献分布情况进行普查和登记,建立古籍普查目录,为古籍的保护和整理奠定基础。
2.2 收集、整理
    通过普查,对我州民族古籍分布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普查目录的基础上,对民族古籍文献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收集、整理。甘孜州图书馆曾经对州内的部分寺庙的典籍进行过普查,如:德格县八邦寺有典籍著作四千多函、四百多种,其中《司徒钦久全集》十四函、《贡珠颜登降措全集》十五函手稿本和木刻本收藏在该寺。还有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传《江岭之战》、《大食财宗》等手稿本和木刻版,也在该寺收藏。德格仲萨寺有典籍著作六千多函,其中手抄本一千多函。这些典籍文献中有历代该寺钦则活佛的手稿和《降央钦则旺波全集》十五函、《钦则受教》十五函、《密乘修法集论》十四函等著作。白玉县扎呷寺有古籍五千多函,其中《尼玛全集》金粉抄本二十六函。新龙县尼空寺现有古籍五千多函,手抄本近一千函,其中有《宁玛全集》二十六函,《大宝藏》六十二函,《埃旺全集》三函,《绒松全集》二函,《龙钦全集》九函,《登巴尼玛全集》五函等。这些民族古籍文献,大多数是木刻本、手抄本,具有它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收集和保存是古籍工作的基础,没有古籍的收藏,就谈不上保护和整理。通过古籍的普查工作,将散失在民间的古籍收集到图书馆,是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重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据现有的形势,给予收藏者一定的资金,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就要一定资金的投入。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条件差、资金投入少,给民族古籍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没有及时的投入,过去普查到的一些孤本被文物贩卖者倒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寺庙藏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收集、整理。首先,可以和寺庙联合,建立寺庙藏书目录。其次,图书馆专业人员到寺庙,根据寺庙的藏书情况,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现存不多的民族典籍文献,进行校勘后出版。如:苯教《大藏经》,在1959年以前,大约有二十七八部手抄本,后来只有甘孜州新龙县瓦琼寺保存下来一部。时任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的阿拥活佛热心筹集资金,在四川民族研究院的帮助下,胶印出版了苯教《大藏经》。如果没有寺庙的保存,在部手抄苯教《大藏经》将会失传,将给藏族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保护、收集、整理民族文献时,首先要将文献的版本、珍贵程度放在保护、收集、整理的重点;其次,要体现本地区民族文献的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挥民族文献的作用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优势,为本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各项建设服务。
建立佛学专题:藏民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各种教派在我州兼容并进,蓬勃发展。留下的佛教典籍著作成果累累。收集、整理这些文献典籍,对研究藏族的历史、佛教在藏区的发展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建立藏医药专题:藏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民族特色,藏医学也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医疗保健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甘孜州是南派藏药的发祥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藏医药大师,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历史上南派藏医学大师编著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宇妥精义》、《长寿宝瓶集要》、《珍药二元要诀》、《长寿珠曼母子合壁》等等,这些著作对发展南派藏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民族古籍保护、收集、整理工作中,要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把我州丰富的藏医学典籍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形成藏医药专题库,为弘扬藏族医学、发展藏医药事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四、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古籍文献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民族古籍的保护、收集、整理工作,不仅仅是体现在保护、保存上,还在于对它的开发利用上。开发利用古籍文献,发挥古籍文献在传播文明、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1、民族古籍的保护  
   民族古籍的保护分两种:一是延缓性保护,就是在不改变原有载体的情况下,对古籍的修复和加固及控制保存环境等延长原件寿命的过程。这里就包括防霉虫、控制温湿度、防灾(防火、防水、防震等)、防光防尘、防酸等。二是再生性保护,就是指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将损坏严重不宜再提供借阅的原版的珍善本古籍文献进行各种处理,使古籍文献的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上,以达到长期保护和有效利用的目的。具体方法有:拍成缩微胶片、全文数字化扫描、整理复制出版。                                                                                                                   

 2、开发利用
   保护和收藏古籍,面对的是过去、是历史,而古籍的实际意义则是面对未来。不断开发和传播古籍,是实现其现实意义的唯一途径。将现有的民族古籍文献进行开发、利用,为各项事业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生产出更多具有学术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新型古籍文献产品,不断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民族古籍的“藏”“用”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扎西次仁.开启藏文化复苏之门.甘孜政协.2013.1
    [2]何丽.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与保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
    [3]贺莉.图书馆应重视民族古籍的收集与整理.理论观察,2006,(1)
    [4]杨琤.寻觅古籍 成绩卓著 任重道远-----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谈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中国民族,2010,(12)
    [5]邓都.甘孜南派藏医药.中国藏学.2011.4
[6]海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学者访谈录.中国藏学
出版社
(此论文在“川、吉、苏、冀、桂五省区图书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