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活动侧记 藏地阳光新闻网-k8凯发版官网

“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活动侧记

“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1-12-17 来源:中国艺术报、海南报   记者 :徐敏 冯艳   责编:顿珠曲珍

深挖民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活动侧记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河滨公园,每到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这天,人们总会合聚在公园的小树林中,身穿盛装,等待着两台轿子的到来……

图片来源《海南报》



       那是两台坐着“神仙”的“神轿” 。临近中午,在锣鼓声的伴奏下,两支抬着“神轿”的队伍从远处走来,在两边人群的注视下,他们先是在原地转一个圈,举起轿子往前走,然后放下,两队人相互叩拜,然后再次举起轿子转圈,前行,如此几番。直到将轿子放到戏台上,民众们走到台上,向轿子里的两位“神仙” ——二郎神和文昌神——敬献哈达、绸缎和钱物,膜拜顶礼。

       这是8月11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贵德六月会现场的情形,在热闹的河滨公园,由中国民协、青海省文联、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等主办的“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采风研讨活动正式开启,多位民俗学专家共同见证了今年的“两神相会” 。

图片来源《海南报》


       
       “六月会像一顿丰盛的大餐,多姿多彩。 ”这是六月会带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的第一印象。的确,在举办六月会的河滨公园里,不仅有“两神相会”仪式,还有《格萨尔》主题展演、谚语文化说唱大赛、花儿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同样吸引着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德人,毕艳君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六月会等同于物资交流大会,“爸爸妈妈说,要买什么东西,就到‘六月会’上去买,附近的商家都会赶来这里” 。小孩的眼睛里,五颜六色的商品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而到如今,再次回到贵德的毕艳君已经成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作为专家,她想起了小时候六月会的另一番景象—— “父辈嘴里的六月会充满着文化气息! ”确实,不管河滨公园里的各类摊位前多么热闹,六月会的重头戏永远是“两神相会”的民俗仪式。

       贵德六月会藏语称为“周卡拉什则” ,意为“娱神节” ,自明代沿袭至今。从农历六月十九日开始,当地居民将供奉在贵德周屯二郎庙的二郎神和供奉在贵德刘屯文昌庙的文昌神,分别“请出来” ,载入“神轿” ,走转当地众寺庙后在河滨公园“相遇” 。因为传说二郎神是文昌神的舅舅,因此人们将这场“相遇”称为“甥舅会面”。

       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在藏族聚居的贵德地区,文昌神逐渐被藏族化了。 ”在当日举办的“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研讨会上,贵德六月会的研究者、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看本加提到了六月会的变迁:“藏族的习俗中,本来就有‘跳神’的仪式,当外来文化元素慢慢进入藏文化后,逐渐形成了六月会的独特习俗。 ”看本加认为,这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其实,当人们看到河滨公园里的情形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多元性” ——在公园里,走在路上的当地居民包括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等各族人民,就像毕艳君回忆所说:“小时候的邻居,左边是藏族群众,右边是回族群众,学校里还有很多土族的小孩。 ”

       “不同的民族产生了共同的信仰,这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六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宪昭看来:“历史的画面被巧妙地融合进了民俗仪式之中。团结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不竭的文化力量。 ”

       而在萧放看来,六月会是贵德当地的重要财富。“民俗传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民俗传统的振兴,很重要的一点是村落精神文化传统的振兴。 ”萧放表示,精神文化传统是牢固村落社区共同体的内在动力。“对于六月会来说,它看起来像个大庙会,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利用好六月会的精神文化资源,做好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 ”

       对于贵德六月会这样重要的地方文化,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提到:民间信仰是人民群众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切身利益出发构建的精神家园,所以要立足乡土、立足田野,利用好地方文化这样的财富,而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发掘、抢救、传承和研究地方民俗文化。

       在青海贵德,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这天,远道而来的民俗专家们看完“两神相会”的仪式,纷纷感叹“当地居民积极地参与到了节会之中,盛况动人” 。

       一场热闹的六月会,在这一天达到了高潮。但它并没有随着文昌神和二郎神的“相会”而结束,“两神相会”之后,文昌神和二郎神还要被“请”回到各自的庙宇中。它们“相聚”又“分别” ,虽相隔不近,但却共同“站立”在这块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护佑着地方居民的平安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