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二) 藏地阳光新闻网-k8凯发版官网

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二)

传承千年的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二)

发布时间:2015-03-19


觉囊画派16世纪代表作2

2、悲智双运的艺术内容

唐卡,源自一种古老的智慧,源自觉悟者丰盈的心,是以绘画表达佛法的珍贵图集,素有“妙手丹青,殊胜彩虹”的美誉。作为藏族最传统的绘画形式,唐卡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超越了时空的局限,见证着人们精神和心灵的领悟,蕴藏着觉悟者内心与宇宙之间的秘密,是藏族人民宗教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承载物。觉囊画派,其作品的奥妙超脱艺术范畴,已经进入人文精神圣境,不仅体现了佛学、美学、史学和藏学的思想,而且还承载着人类精神世界最清静、慈悲、智慧、虔诚的修为,关乎生命终极关怀的教法和证法。其作品内容题材庞大,囊括了大量服饰、建筑、器具、花鸟、山水类型,涉及印度、尼泊尔、藏地和汉地等多元文化元素,形成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图卷;其作品细节丰富,充满创造力,如佛经中所载内容包括超越世俗的生命境界和吉祥清净的净土,因此画面中即以世人所熟悉的事物类型来表现,又完全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文化风格,又如以觉囊甘丹彭措林寺一层壁画为例,其中四十尊佛像的服饰、背光、华盖、供养品等无一重复,这也是佛门福慧兼修在觉囊唐卡艺术中的体现。其作品人物、动物的神态非常生动,富有灵性,其表情与肢体动作配合也非常到位,可谓形神兼备,画面生机盎然


觉囊唐卡当代代表作《三世佛》(黑唐) 

从觉囊画派唐卡和壁画的内容上讲,它主要反映的是藏传佛教的内容,纵观各派唐卡的各种制作方法门派,虽然有较大差别,例如有绘制,有刺绣,堆绣等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内容都以表现佛教文化为主,纯佛教内容占了觉囊画派唐卡和壁画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反映佛、菩萨、罗汉、本尊、护法、财神和佛教建筑、故事、坛城、经咒、图案等方面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戏剧美术、风土民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画像,或法相庄严,或慈眉善目,或怒目忿相,他们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直抵心灵最深处!以画言史、叙事、载道、弘法,是觉囊画派的突出特点。多数的唐卡和壁画,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它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信众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而作为一种美术装饰作品的功用,并不主要和明显。


觉囊唐卡当代代表作(彩唐)

 3、禅艺合一的艺术特质

 觉囊画派的主要特质是古、特、多、高、美。

 (1)画派古老,源远流长。觉囊画派是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画派,它在雪域藏地活态传承1027年,传统技艺从未间断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始终与藏传佛教觉囊派文化样式生息与共,是代表性传承人以虔诚、清净的身、口、意三业与佛菩萨无量功德相应,深刻领略禅意、把握禅道、融入禅境、证悟禅心的醍醐技艺禅,也是弘法利生的殊胜工具与方便法门。觉囊画派,集布画、版画、刺绣、织锦、堆绣、缂丝等严谨的佛门宗风与活泼的传统艺术共融一炉,使深邃的佛法思想与丰富的色彩线条炼化为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和壁画作品,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宁定智慧的精湛灵动跃然于唐卡的每一个线条每一笔色彩中,使唐卡的绘制和观摩都成为一种修行那份对生命的真诚,使古老的文化传承洋溢着盎然的生机。觉囊画派,是藏族一种传统的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其内容表现丰富、色泽艳丽、用料考究、工艺精致,主要由诸佛与祖师大成就者画传、佛菩萨与护法肖像画、本尊画、历史记载画、风俗画、建筑画、宗教活动、器物类、藏医药画、动植物画、时轮历画等题材组成,是带有一定历史史料和人物传记的色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雪域藏地特定历史时代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展现藏传佛教觉囊画派艺术独特创造力的经典性、代表性。师古不泥古,学今不囿今,既师承藏族传统美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八识”技艺,又融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的“禅修”心髓,更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且道器、禅艺、身心、真俗、教证、愿行合一,无疑是觉囊画派艺术活态传承的一大特色。藏族人民认为,唐卡的绘制过程也是修行过程,画师们作画时严守法度,以智慧平息妄念,静怡心灵,每一笔,每一根线条都充满能量和灵性,止息心波、返璞归真,使身心升华到澄澈空明、次第圆满的境界,从而实现自我觉悟的修行目的。例如,藏哇寺所藏觉囊画派清代唐卡代表性名作《二臂玛哈嘎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卡虽年代古远,色彩依然鲜明透彻,古朴空灵;整幅画面构图均衡、错落有致,用笔细致洗练,即使用放大镜观看,于线条细密处,依然可见抑扬顿挫,起承转合间有如精湛的书法,是藏传佛教唐卡艺术中的传世珍品。

 (2)风格独特,个性鲜明。觉囊画派是一种高度成熟和圆融的宗教艺术,是一门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宗教震撼力的综合艺术,做卷轴的各种内地锦绣,也是这门辉煌艺术的一部分。其画面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灵动多变,其技艺薰习秉承寺院修行的宗旨,以精深的佛法为皈命处,以清净的禅修为入手点,无不是在超越和觉悟中透彻出求真、求善、求美、求慧、求是、求教、求证的灵空境界和审美取向,代表性传承人在修行中作画,再以绘画成就修行,始终在净化“个业”和“共业”的禅修中庄严身心、悲智双运、辅世教化、弘法养正,进而践行慈悲、提升正气、促进和谐,达到“唐卡即禅”的境界,故而保持了佛门艺术特有的风骨和精湛入微的绘画造诣。壁画和唐卡的艺术特色是构图严谨,笔力精细,线条复杂,色彩丰富。尤其是人物肖像,用笔细腻,风格华丽,形象饱满,着色浓艳,吸收了汉族工笔画的手法,不但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活态传承的觉囊画派,首先是恪守古律,完全遵从《时轮金刚根本续》等经典,以及多罗拉他祖师所著《绘画量度经》的标准化规制,寓严格的程序和仪式于相续大成就者的审美意趣之中,展现了唐卡艺术特有的风骨和精湛入微的技艺。虽绘制技艺极为费功,但每幅唐卡面部五官、头、胸、腰等人体结构及各个部位、器官的尺度和比例关系,以及计量方法均有精确的要求。其次是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并用点金和其他中和色统一画面。再次是线条勾勒,既粗细一致、刚柔相济,运笔又有粗有细,顿挫变化,随画面的区别而运用,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圆润流畅,均能达到传神动人的效果,表现了一种精湛、华丽、细腻的风格,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宗教震撼力。觉囊画派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藏传佛教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供养,并伴随着觉囊文化在雪域高原薪火相传至今,历久弥新,对藏传佛教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画面的层次和景致关系经过细致、巧妙的构思,再采用点染铺色、分层勾线等不同技法配合,使多维时空和人物关系和谐呈现为一个整体,塑造出古朴空灵、富有禅意的审美意境,艺术审美和绘画工艺圆满交融,被唐卡专家誉为“洁静精微”:“洁”,是清净无着;“净”,如如不动;“精”,是集萃华章;“微”,湛然入微。例如,藏哇寺所藏现代唐卡代表性名作《三世佛》,构图从容有致,用笔洗练大胆,设色淡雅清新,虽整幅画面布满线条,却丝毫不繁杂拥塞,气韵依然流畅空灵,可见用心之至,基本达到了唐卡绘画“致广大,尽精微”的深度和广度。“画唐卡最根本的是对生命本质的领悟,用心去传递,用心去修行,它就会有生命的相应,这是一种生命的碰撞。本质都是一种善的信息传递,核心还是那份真诚,最关键的是心智。它表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具有的,一些善的本能或本性,它是这种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 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如是说。


觉囊唐卡清中期代表作《二臂玛哈嘎拉》(黑唐)

 (3)品类繁多,脉象互动。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来区分,觉囊画派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用五彩的矿物或植物颜料将佛、菩萨、罗汉、本尊、护法、财神、坛城、经咒、图案绘制在麻、布、绸、绢、毛和纸等质地上的唐卡,藏语叫“孜唐”,即“彩绘唐卡”;一类是用丝、绢、绸、缎、布、棉、毛等材料,采用剪、贴、堆、绣、织、镶嵌等手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的唐卡,藏语称“国唐”,即工艺唐卡。除此之外,尚有版画唐卡等。

“孜唐”,即“彩绘唐卡”,又可以根据画背景时所用的不同颜料划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画轮廓线;朱红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画轮廓线。

按制作方法的不同,觉囊画派又可分为布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版画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6类。布画唐卡,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其作品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富浪漫色彩;版画唐卡,是将画好的图像雕刻成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再着色装裱而成,其作品笔画纤细,刀法道劲,层次分明,独具特色;刺绣和织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其作品色泽明艳,过渡自然,作品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其作品质地细密,花纹精致,色彩明快,极富艺术感染力;堆绣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而成,其作品色彩变化明显,立体感强;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其作品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唐卡与壁画制作工艺流程:画布与墙壁处理—起稿—勾线—铺色—勾覆线—分色点染—勾金线(或铺金、点金)—修整—装裱—开光。唐卡与壁画的制作和绘制过程大致相似,只是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然后再绘制工致妍丽、神妙入微的形象。

 (4)口耳相传,技艺高超。觉囊画派是集绘画、制作、宗教仪式于一体的传统技艺。从事唐卡制作的妙手丹青必须掌握精湛绘画和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还必须通晓佛教文化知识。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代表性传承人一般都是祖庭证得三身五智成就的明师或喇嘛。在藏哇寺祖庭,觉囊画派的活态传习的次第,是从先学画释迦牟尼佛像开始,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表示皈依上师和佛门。俗人也乐于以丰厚的工钱为代价,邀请僧侣画师为他们作画,或布施或供奉,作为自己的福德。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觉囊画派艺术的持教画师,无不是学贯三藏、证至究竟、悲愿至深的诸大菩萨化身。觉囊派47代嘉阳乐住法主,是一位造型能力极强,绘画技艺高超的大师,所绘人物形神兼聚,灵魂世界呼之欲出,笔法轻松灵动传神,传达了渴望表现情致显赜达情、哲理绘真崇极、意蕴取象传神的审美要求, 达到了佛教艺术的新发展、美学的新意象、哲理的展示、内证的新境界,因此,他被藏传佛教界公认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觉囊画派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觉囊文化最核心的密码是慈悲与智慧双运,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宁定,智慧的精湛灵动,跃然于唐卡和壁画的每一个线条、每一笔色彩中,使唐卡和壁画的绘制和止观双运都成为一种教证,那份对生命的真诚使古老的文化传承洋溢着盎然的生机。觉囊画派代表性传承人就是高举慈悲与智慧火炬的使者,以恭敬心和清净心作画。觉囊画派代表性作品有《了义经变图》、《十一面八臂观音》、《二臂玛哈嘎拉》、《三世佛》、《五方佛》、《香巴拉圣境》、《佛陀本生故事》、《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财宝天王》、《大日如来佛》、《觉囊皈依境》、《时轮金刚》、《时轮心髓十相自在图》、《时轮金刚平面坛城》、《时轮金刚立体坛城》、《大白伞盖佛母》、《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药师佛》、《更钦·笃布巴祖师》、《多罗那它祖师》、《遍知二尊》、《四臂玛哈嘎拉》、《六臂玛哈嘎拉》、《时轮历》、《吉祥喜金刚》、《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三怙主之文殊菩萨》、《吉祥天母》、《一髻佛母》、《绿度母》、《黄财神》、《金刚力》、《上乐金刚》、《密集金刚》等等。每件作品中不仅有殊胜法喜,而且也有庄严艺术。

  (5)美美与共,各美其美。觉囊画派艺术以其大量的内容、古老的技艺和重彩青绿的画风,传达了佛陀觉行之奇美、观音慈悲之优美、金刚力用之壮美、 文殊妙音之逸美的风韵,延续着中国藏传佛教觉囊画派的血脉。觉囊画派以其悠久的佛教美术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美术界认为是“中国佛教美术历史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觉囊画派契合佛教“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众缘和合,同愿同行”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是一种让人心生善意慈悲,心平气和,由此产生超越感与觉醒意识的画派艺术。觉囊画派的历代先师,除了传统技艺口耳相传之外,还开创了觉囊画派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使传延千年的觉囊画派的画风和技艺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成为研究古代佛教民间美术作品和美术信息的文化宝库。觉囊画派不但以唐卡和壁画弘法,满足了广大信众最迫切的心灵需要,还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藏传佛教美术的基本风貌,为研究中国传统藏传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


觉囊唐卡当代代表作(红唐)

网站地图